脱贫昔日穷窝变金窝祥云彝村幸福多

盛夏的祥云县金旦彝族村稻田环绕、生机盎然,美丽的中河从村边欢快地淌过,把整个村子装扮得像一把漂亮的“筲箕”。傍晚十分,徜徉在环村路上,从河边、稻田散发出来的大自然的味道沁人心脾、让人沉醉,水波粼粼的河面上,一幢幢新式小洋楼倒映其中,村民们在河边闲聊散步,满满的幸福感溢于言表。铺筑幸福路,让人背马驼成为历史。常年开车做农特产品生意的12组村民李祥付脸上堆满笑容,兴致勃勃地说:“我收辣椒、豆子、菌子、木耳、香蕈好多年了,村里的旮旮旯旯都要跑,以前的路都是土路毛毛路,又窄又陡,雨天泥泞路滑、晴天灰头土脸,现在全部是柏油路、水泥路,晴天不灰、雨天不滑,相当好走。”金旦村原来的山路十分难行,蜿蜒逶迤、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溅泥,群众出行极其不便。年以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抓住省住建厅挂钩帮扶的机遇,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出工出劳,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争取资金余万元,改造提升了17公里通村柏油和水泥路,对13个村民小组的15.8公里村间道路全面进行了扩宽硬化,并沿中河岸边新修了一条0.98公里的环村公路。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山高路远、人背马驼的历史,彝族同胞们幸福满满、暖意浓浓。建起脱贫街,引得山外客商纷纷来。今年79岁的彝族大妈谢玉珍说:“过去我们买东西、卖东西都要起早贪黑地到十多公里以外的下庄街,走路要3个半小时,现在太好了,金旦小街样样都有,买东西卖东西的人都多,相当热闹。”原来,为解决彝族同胞远离集镇,商品交易困难的问题,年底在省住建厅的扶持下,在美丽的中河边投资新建了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民族文化广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这个农贸市场恍然演变成了有名的彝山小街。每到周六“街天”,这里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衣服的、卖糕点的、卖农具的、卖化装品的、卖肉食蔬菜的、卖核桃土鸡的、卖菌子木耳的样样都有,琳琅满目,活跃了彝村经济、提升了乡亲们的幸福感,金旦彝族老乡们都亲切地称它为“脱贫小街”。培育新产业,彝族乡亲的腰包鼓起来。“脱贫攻坚以来,村上引导我们发展了好多新兴产业,比如栽百合、种重楼等,养猪、养牛的收入一年也有七八千块的收入,我家这几年的生活水平么改善相当明显了,要感谢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今年46岁、憨厚老实的彝族大哥李永顺如是说。近几年来,在种植业方面金旦村大力发展花椒、辣子、百合、重楼等;在养殖业方面新建了养殖小区,彝家黑山羊、彝族土山猪、本地黄牛、放养土鸡、河水鸭子、放养小兔等养殖业都快速发展了起来。全村4G网络已全覆盖,并且接通了光纤网络,不少彝族小青年还在自己家中做起了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把昔日孤寂偏远的彝族山村联通外面的世界,彝乡的核桃、蜂蜜、菌子、木耳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远销全国各地,彝族乡亲们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保护绿水青山,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祥云作家协会、县摄影家协会会员赵功修说:“早就听说下庄镇的金旦村是咱们祥云的小香港,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约着朋友一起进来逛逛,拍了好多精美的照片,真是太漂亮了,让我们流连忘返,记得住乡愁。”过去,垃圾随便倒、污水到处流是金旦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年来,在省住建厅的扶持下,金旦村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房和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行动。年投资87万元在全县建起首个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处理站。年在中河边安装了污水净化处理设备,配备了2辆垃圾车,在13个村民小组和环村公路上放置了23个垃圾收集车箱,对生产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清运、热解气化炉焚烧”集中处理。绿水青山、幸福和谐的美丽画卷已经绘就,金旦彝族村的声名一天天远扬,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天天增多。年7月,金旦村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环境整治型示范村;年1月,金旦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祥云县委组织部李世祖编辑:赵福明孙全伟李雯审核:杨志凌签发:孙培正制作:陈小麦线发艳

往期|精选

1.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2.绘就民族团结和谐美丽边疆新画卷

3.刘智、李四明到大理州调研指导民族宗教工作

大理民族宗教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lzmzx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