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3030.html
□通讯员杨雪鹤冯雪娥
近年来,祥云县刘厂镇将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基础,着力构建以党建为统领,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为举措的“一统四治”乡村治理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统领,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紧盯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大方面,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党建+”基层社会治理零距离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党建特色品牌为内涵,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模式,在辖区各村搭建“村委会+自然村理事会+农户”的三级治理平台,建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户+群众”的四级联系服务网络,构建“全民参与、群策群力、联防联治”的治理体系,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良好格局。
自治为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水平。结合各村实际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易宣传、易记住、易落地的务实管用的自治条约,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发挥自然村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促进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原则处理,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突出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深入推动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展民主协商议事内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政救助、公益事业等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决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德治为先,营造乡村治理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德治“软治理”作用,深化“道德讲堂”建设,积极推行“道德积分”制度。健全红白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家风传承、移风易俗等方面规范村民行为,实现道德、习惯、风俗等规范化、制度化转化。挖掘培育典型人物、乡贤先进事迹,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用好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弘扬传承红色精神。在大波那、王家庄社区开展“家风家训”试点建设,计划年底在全镇各村全面开展,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增强乡村治理的源动力。通过建设文化墙、文化宣传廊、组建乡村文化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等多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法治为本,实现乡村治理井然有序。常态化开展治乱执法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引导和支持群众运用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将工作引入法治化轨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依托村级调解委员会、退役军人服务站为群众搭建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深入推动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下沉,力争做到“在组一级发现苗头、在村一级化解矛盾、在镇一级解决问题”。运用治理思维、法治思维构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创建“法治刘厂”“平安刘厂”。
智治为方,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镇、村两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站式”“特需服务代办制”的标准化办事体系,大力推广“办事通”App及“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移动端应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智能政务”建设,镇政府和各村委会建立“钉钉”协同办公系统,实现远程会议、公务在线办理,大大提升办公办事效率。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应用平台,为广大党员群众在线学习、反映问题提供渠道。打造王家庄游客服务中心导览一体化智能平台,有效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在集镇街道及部分村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遍及式、实时化”。在全镇范围内打造7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力群众农产品流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逐步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