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会军
年8月24日州委理论中心组第六次集中学习时,州委书记杨国宗初次提出了“大理之问”这一时代课题,并在州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讲道:“我们要把工业发展和产业培植差距问题立为‘大理之问’。”“大理之问”是如何知重负重、克难奋进,加快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人民之问。
在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要抓好的十个方面的工作中,有六个方面都提到了与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相关的内容,如:洱海流域外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以光伏建设为重点,打造全省绿色能源示范基地跨区域电力枢纽;优化升级重点工业园区,推进祥云等地集中建园,激发园区经济活力;抓好洱源县右所镇、祥云县祥城镇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宾川县10万亩土地整治;加快大理火车站提升改造,新建大理北高铁站;还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等。在今后的五年里,要答好“大理之问”,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嘴巴上,就要在行动上抓好落实,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州属国有企业,就要克服困难,扑下身子抓落实。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抓好工作落实提供创新思维。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到的与集团公司相关的事情办好、抓好落实,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把不能解决问题的老办法抛开。在集团公司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悬空,脱离实际,要结合集团公司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行动为导向,梳理在以往的工作中,哪些方面考虑得不深入、不实际,在推进工作和项目建设中哪些方面步子迈得不够宽、不够快,结合今后要开展的工作和推进的项目,把解放思想聚焦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上,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达到眼界进一步开阔,胸怀进一步宽广,思想进一步激活,萌发创新的思维,达到工作导向上的全面创新。
要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为抓好工作落实提出具体措施。作为企业,更多的工作是在一线实实在在地推进项目建设,要把项目建设好,调查研究尤为重要。有的项目工作是新实施的,需要做好调查研究不必说;有的项目工作是接续前面推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部条件在发生着变化,此时就不能刻板的一成不变的按原路径走下去,而要重新学习和深入调查研究,结合项目前期实施情况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更符合当前推进项目工作的具体措施。作为企业负责人就要经常下沉到项目工作一线抓好调查研究,有的重点项目工作要作为调查研究的课题抓好落实,提出推进计划和具体措施,这样在推进项目工作方面提出来的方法、路径才符合客观实际,推进项目工作才有可行性,推进项目工作的过程才接地气。
要进一步解决人才瓶颈,为抓好工作落实提供保障。人才是指有才之人,但人才又常常是企业发展的痛点,特别是相对处于底层的州(市)、县级国有企业。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答好“大理之问”最终还是要有人去做、去落实,没有相应的人去落实就是空谈。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办好大理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企业要揽“瓷器活”,就必须要有“金刚钻”。州县级国有企业最缺的就是金融融资、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引进人才困难重重,高端人才不愿意来,即便愿意来薪酬待遇也是个难点,甚而有时来了也留不住。由于在金融融资、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人才的紧缺,有时项目有了,但融资落实不了;有时项目工程可推进了,但没有相应的可把控推进整个项目的人才,可能导致项目工程进展缓慢或不合规范等情况。作为国有企业,要把解决人才瓶颈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培育企业人才的长效机制,让这一长效机制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生产线和是孵化器。企业一旦拥有了自身的育才机制,再辅以与之匹配的吸引人才相关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就有了保障。
[作者系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