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通讯员 杨雪鹤 袁晔微
盛夏时节,走进祥云县云南驿镇小桥村,平直的水泥路两旁是连片的秧田,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在一块刚移栽不久的稻田里,李菊芬和她的几个邻居在熟练地“打草”。
今年42岁的李菊芬是小桥村3组村民,得益于“万亩绿色生态水稻基地项目”建设,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每天早出晚归,又能照顾家庭,还能苦到钱。”李菊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近年来,为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云南驿镇坚持产业先行,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祥云县的水稻主产区,该镇主动承接了大理海开委“万亩绿色生态水稻基地项目”建设,引进大理海川公司种植生态水稻,并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水稻产业向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由此带来的大量用工需求,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我们村原来常年外出务工余人,占了全村劳动力人口的近70%,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现在产业落地村里,一部分人陆陆续续回流家乡,村里越来越热闹了,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小桥村党总支书记董志先对村庄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借助云南驿镇打造万亩绿色生态水稻的强劲东风,小桥村率先将村里的亩土地流转给海川公司,用于生态水稻示范种植,公司每年提供多个务工岗位,村里释放的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就近到公司基地务工。年,小桥村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90余万元。
同样在小桥村生态水稻示范种植基地务工的董云起介绍,他以前常年在上海务工,今年因为疫情不能正常前往,现在在家门口打工,吃住在家开销少,一个月下来攒的钱比在上海务工的时候还多,幸福感更高了。
据了解,云南驿镇目前已成功流转土地亩,建成小桥、左所两个生态水稻基地,每年能为附近群众提供1多个务工岗位,到“万亩绿色生态水稻基地项目”全面实施后,每年至少能提供0个就业岗位。同时,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生态养殖、姬松茸、浅水莲藕、秋豌豆、花卉、蚕桑等多元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富民兴村产业越来越壮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不仅为群众带来了稳稳的幸福,也为小康生活铺上了暖心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