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出松茸啦!”“松茸长出来了!”近些天,大理祥云云南驿镇旧站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着村里的姬松茸种植基地种出姬松茸并上市交易的喜讯。
盛夏,旧站村的姬松茸种植基地一派繁忙,姬松茸培植大棚里和分拣车间人们的欢笑声与烘烤机器发出的声响交汇在一起,在乡村奏响了沪滇扶贫协作项目锦绣群众增收前程的优美乐章。
为打造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动、从政府间合作到全社会参与的全新扶贫协作格局,促使沪滇帮扶协作成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市浦东新区与祥云县积极探索创新,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扩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借助沪滇扶贫协作的强劲东风,围绕‘聚焦精准,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大资金聚焦使用,提升整体打造效果’的沪滇扶贫协作工作目标,提前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预评审,夯实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打出项目建设‘组合拳’,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旧站村党总支书记李红双介绍,投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万元,创办祥云县双龙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姬松茸种植项目,建成占地50亩的姬松茸种植基地。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成栽培大棚50个、单体烘干室8个、加工及管理厂房平方米,惠及全村户人,其中全村建档立卡户68户人。“由于外出打工不习惯,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家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分拣车间正忙于加工的旧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汝芝乐滋滋地说,村里去年创建姬松茸种植基地以来,特意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安排到家附近的基地务工,上一天班有多块钱的收入,还可照料家务,而且这里工作环境好,到基地务工蛮开心。
“在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中,抓牢产业合作重点项目,加强项目建设调度,突出精准带贫机制建设,全力助推项目落地见效,走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旧站村委会主任王春华说,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营管理,收益的30%按照贫困户积分制管理办法分配给贫困群众,尽量吸纳贫困群众就业,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致富”的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重迭扶持的脱贫致富目标。
在开展沪滇扶贫协作工作中,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祥云县抓住沪滇扶贫协作的绝好机遇,加强协调联络对接,积极实施产业发展提升项目,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宜商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扶持发展新兴产业。旧站村通过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建成姬松茸种植基地,使村里的贫困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酬金、加入合作社有股金、乡风文明积分有奖金,以及拓宽了其他一系列增收途径,打牢了发展基础,帮助贫困群众走上富裕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图文:陈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