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以前只是刚够两个车轮卡上的土路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对面来车也不再为会车而犯愁。那个时候路坑洼不平,坐在车里颠簸得很,头顶经常碰车顶,现在坐车里稳稳当当,舒适多了。”子乍么村党总支书记周子舜提到往事便有感而发。
子乍么村是云南祥云县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村,位于三县(祥云、姚安、南华)交界处,山高坡陡箐深,村组分布零散,交通设施薄弱,群众出行不便,农副产品流通困难是该村往日的窘境。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普淜镇党委认真落实落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秉着“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原则,为子乍么村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全力克服高寒山区恶劣的施工条件,实施道路硬化31公里,实现了道路村村通、组组通,并全面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我们村只有7户人,又在箐底,以前都是土路,去镇上只能骑摩托,晴天要花2小时,雨天根本出不去也进不来,从镇上回来只能把摩托停在蛇腰塘,走4公里回去,天晴了又去骑。”子乍么村标水箐村民鲁贵回忆道,“但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帮我们几家人打通了水泥路,党的政策是真的好,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不敢想我们这角落还能通上水泥路,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现在骑摩托去镇上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不管山有多高、箐有多深、路有多远、水有多长,每一个旮旯,每一户群众我们都要把政策覆盖到位、照顾到位、落实到位。”这是普淜镇党委书记杨寿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的内心时常牵挂着每一个群众。
路通了,致富的路子也来了。子乍么村党总支抢抓扶贫开发重要发展机遇,加快培植绞丝瓜、白萝卜、白芸豆等特色产业,与邻村子乍苴村以“我产你销”的合作方式,依托邮政电商平台,探索“党支部+电商”模式,让黑瓜子等农产品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销往各地,农产品市场知名度迅速提升,滞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打造出一条党建富民的新路子。据悉,年子乍么村共种植绞丝瓜亩,每亩预计能产80公斤黑瓜子,以每公斤35元来算,产值可达万元。
顺着车路上行,站在老虎关的山头望向蛇腰塘自然村,大山腹地里一整片新房点缀其中,格外惹眼。子乍么村党总支书记周子舜说:“现在,全村42户都住上小洋房喽。”(通讯员戴宜君罗继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