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收获的季节,太阳刚刚铺平大地,宾川县李子园村内,一群农家妇女就已经在豌豆地里忙开了。在这里务工的很多人来自相邻的祥云县,几年前,一条公路连接了处在两县交界的李子园村和新村,从此,李子园的蔬菜和水果能够更快地运出,种植大户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新村村民也通过就近务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况。
祥云县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学知介绍,过去,新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传统种植和养殖业,由于耕地面积少,加之交通不便,种出来的东西难拿出去卖,年轻人出去打工也不方便,年以前,新村是祥城镇典型的贫困村。
要致富先修路,经祥云和宾川两县协商,修筑一条连接两村的致富路提上了日程。经勘查、测算、招投标、签合同等环节,祥云县交通局投入资金万元,于年3月启动了祥云县境内8.14公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同时,宾川县交通局也启动了他们县境内4公里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
历时6个多月,这条盘在山间的致富路贯通了,两村村民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频繁了,务工、买卖农产品、郊游……关系也从最初的工友、贸易伙伴、雇佣关系变成了好朋友、男女朋友、儿女亲家……
“我们农民就是擅长干农活,去李子园找活计比去县城容易,而且我们去李子园只有11公里多一点,比去县城近了五六公里。”新村一组村民杨武接着说:“我们每天早出晚归,符合老板的用工需求,还能多少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些。”
年,杨武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彻底失去了行走能力,需要每天有人照顾,加之孩子幼小,杨武出不了远门,家门前找不到工作,仅靠种地的微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连接两县的公路贯通后,骑摩托车大约20多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单程,杨武可以放心到李子园做工了。
“感谢党,脱贫攻坚时期,我家享受了政府补助6万元,自己贷款6万元的好政策,现在我们住进了平的新房子,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杨武常年在李子园和基建队做钢筋工,每月收入在元左右,日子是一点也不愁了。”杨武媳妇笑眯眯地告诉到他家走访的挂包单位的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
杨武只是新村农户的一个缩影,自这条路修通后,全村常年到宾川县务工的农户大约有多人,促进了多户家庭增收,还有部分人通过学习,开始在新村有规模地发展起了蔬菜、水果种植。这条路不只是两县村民的致富之路,还是两县人民的友谊之路、和谐发展之路。
云报全媒体记者博达吴沛钊段苏航通讯员刘琼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