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帮扶政策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北京中医医院手足癣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15/8593378.html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年12月6日,湖南省张家界市一家腊味熏制工坊,工作人员通过直播方式推介熏制中的腊肉、香肠等特色农产品吴勇兵摄/本刊

◇通过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从源头上挡住了贫魔的“回马枪”◇对脱贫地区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既是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也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各地在实践中,将促进就业当成头等大事,通过发展产业、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广大脱贫群众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这个春节,最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三岔镇莲花池村脱贫户叶荣福感到高兴的是,在外务工多年的儿子叶化清决定留在家里创业。在叶荣福看来,“村里环境变好了,农家乐和民宿越来越红火,在家也能谋活路”。      春节期间,广大脱贫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能否过好年,是检验乡村振兴战略是否顺利推进的最直观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多来,中央统筹谋划,各地精准施策,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地生根、造福群众,为脱贫地区补齐短板、兜住民生底线。      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任务。通过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从源头上挡住了贫魔的“回马枪”。      洗大葱、剁肉馅……除夕夜,72岁的脱贫监测户马永昌和老伴在两室一厅、带“小飘窗”的新房里有说有笑,忙活不停。而不久前,老两口还一度担心过不好这个年。年10月,山西遭遇罕见洪涝灾害,家住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凤池村的马永昌和老伴搬离仅3天后,他家窑洞便墙倒屋塌。      灾后恢复重建,成了当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我虽然受了灾,却没返贫,一场灾后重建见人心,让我看见了只要大家团结互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马永昌说。      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临汾市汾西县同样受灾严重。“在过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准确识别,对有返贫风险的群众实施就业扶贫、兜底扶贫的针对性帮扶,确保他们不会返贫。”汾西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郭香平说。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年山西省新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1.59万人,加上年未消除返贫风险的共2.8万人,已经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已经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确保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三到位。”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玉宏说。      解决特殊群体急难愁盼      对脱贫地区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既是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也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更不能让这些乡亲们掉队。      儿子在家待业、丈夫因病去世,云南省祥云县东山彝族乡干海村村民熊梅花年连遭打击,生活陷入困境。在村干部帮助下,熊梅花在云南“政府救助平台”申请了民政部门临时救助。16天后,急需用钱的她领到元的临时救助金。      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云南扩大了防返贫监测范围,提升了监测的敏锐性。该平台涉及民政救助、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饮水安全、就业服务等内容,已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截至年1月9日,平台访问量达.49万人次,收到群众申请16.98万件,已办结15.63万件。      “最近我自己通过合疗报销了两笔比较大的治疗费,村镇干部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解情况。我当时还奇怪,他们怎么知道的?”方行菊居住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丈夫务工在外,她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上班。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却因为婆婆患上恶性肿瘤而被打破。      不等方行菊开口反映困难,就能引导村镇干部找上门的,是汉滨区政府利用医保大数据开发出的脱贫户风险预警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年5月份上线运营,通过实时监测全区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的参保、门诊、住院、缴费等信息,每月筛查出个人负担费用较大的家庭,由汉滨区医保局等部门反馈到各镇、街道,再由基层入户调查,最终因户施策进行帮扶。      引导脱贫群众勤劳致富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是中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出的良方。各地在实践中,将促进就业当成头等大事,通过发展产业、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广大脱贫群众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春节期间,辽宁营口的红旗大集上,盖州市陈屯镇和平村村民吴齐笑容满面。吴齐曾是贫困户,因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和患病的母亲、读小学的儿子一起生活。这几年,吴齐家里种植的三亩葡萄年年丰产,村里还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全家实现了脱贫。“年葡萄行情好,我家收了1万多斤葡萄,加上公益岗、低保补助等,收入差不多有4万块!”吴齐黝黑的脸膛上布满笑容,“收入高了,今年过个‘肥’年!”      31岁的吐逊马木提·依明年从大山里搬迁到新疆喀什叶城县阿克塔什镇,原是牧民的他开始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年7月,他承包了7座大棚。“前两天刚把又一茬西红柿拿去卖,我的年收入超过5万元,今年要再承包3个大棚。”吐逊马木提说,搬迁后,村里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只要努力就肯定能致富。      如今,阿克塔什镇建起种植养殖基地、乡村车间、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生活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年起搬来的1.4万名农牧民在此安居乐业。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日前表示,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年,确保年度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万人,力争比年有所增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