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与云南革新社掌上春城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85198/

王复生、王德三两兄弟,分别于年和年出生在云南祥云县一个耕读世家。他们从小就受到祖父的严格管教,每日“东方未明,便促吾兄弟卧诵前日所读诗,偶有过失,则正言作戒”,而他们的父亲豁达开明,主张把儿子送到社会上去,培养冒险勇敢的精神。在父亲支持下,哥哥王复生于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次年考入北大文学院法国文学系;弟弟王德三于年考入北京大学。王复生在北大参与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德三受哥哥的影响,也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世纪初,云南一大批优秀青年先后到省外和国外求学。为了把云南旅外青年组织起来,培养革命力量,为云南革命运动的兴起创造条件,年7月,北京大学学生、云南籍共产党员王德三开始积极筹建云南旅外进步青年组织。他与同在北京读书的云南籍共产党员王复生、杨青田、李鑫、王振甲等人,先后到上海、南京、武昌等地的云南旅外进步学生中进行串联。年秋,以北京高等学校就学的滇籍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左翼学生,以“团结云南革命青年,砥砺训练,钻入社会的中心,作根本的、实际的改造”为宗旨,在北京成立了“云南革新社”,主要负责人为王德三、王复生、李鑫、杨青田。

年10月王复生、王德三等在北大创办的云南革新社刊物《革新》半月刊

王德三在《革新》半月刊上发表《国民革命之意义》一文

云南革新社成立后不久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本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一切压迫民众的恶势力,实现国民革命及真正的民主政治。”在北京、上海、武昌、广州等地设立分社,成员多达余人。

年10月1日,云南革新社在北京创办了社刊《革新》半月刊,在发刊词上明确提出该刊的使命:“唤醒民众,导率民众。”内容主要是评论国内外政治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相勾结,肆无忌惮侵略中国,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及揭露云南军阀唐继尧的反动统治和穷兵黩武,号召云南人民团结和武装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打倒唐继尧,完成国民革命任务。《革新》的出版费是由其成员自己负担。

《革新》的每一期,几乎都有王德三亲笔撰写的文章,在文中他向云南青年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国民革命、引导他们认清形势、动员他们参加革命。在《革新》第一期上,王德三就发表了《告云南青年》《剿民自卫》《半月来的民族运动》3篇文章。他在《告云南青年》一文中写道:

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云南,我们要从事国民革命,第一步就要从团结勇进的青年入手,而中学阶段的青年,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他们是失业者,他们是被压迫者,他们对于现实社会感到深深不满,他们客观上具有革命的条件。我们应该提携他们,团结他们,引导他们,用团体的精神鼓励他们,使他们为社会的及个人的利益而向前进步,向前奋斗,在教育上,我们用团体的精神,砥砺维系,防止青年的堕落;在社会上,我们组织成勇敢激进的战士,作国民革命的前锋。

云南被压迫的青年们,……打起精神,团结到革命的旗帜下来,改造压迫你们的社会;你们应该觉悟,要想免除你们的压迫,必先改造你们的社会。你们应该相信你们的力量之伟大,把改造社会的责任放在肩上。你们应该知道你们的出路只有革命,革命如不实现,一切事业都是建筑在沙滩上的。你们的财产,土匪随时可以劫去,你们的生命,军阀随时可以危害;社会秩序日益崩坏,经济状况日益紧迫,几百万被压迫的云南民众,已经等着你们的引导,去实行国民革命了。青年们,中等学生们!认清你们的出路!走上你们的出路罢!

这些发自肺腑振奋人心的呐喊,促进了云南青年的进一步觉醒。

王德三在《半月来的民族运动》一文中,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同时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纲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文章在旅外云南学生和省内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影响了一批在上海、南京、武昌、广州、天津以及日本的云南学生,纷纷加入了云南革新社。

王德三和王复生、杨青田等积极骨干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学习马列主义,研讨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问题,组织革新社成员参加学生运动。

《革新》先后出版7期,每期印刷份,绝大多数邮寄回云南,对启发省内青年投身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王德三等人的领导下,各地革新社组织成员进行学习活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在王德三、王复生等人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革新社在云南旅外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由于革新社与当时其他社团名称雷同,而且组织设置也不适应革命形势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年3月,王德三等负责人经过认真研究后,将“云南革新社”更名为“新滇社”,《革新》半月刊也改为《铁花》周刊,王德三为总社“新滇社”创办的刊物负责人之一。随着党加强了对新滇社的领导,根据党组织指示,成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新滇社干事会,会内成立了党、团组织。

王复生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年3月18日,李大钊率领北京群众余人在天安门集会,要求拒绝八国通牒,被段祺瑞政府开枪镇压。新滇社成员和云南旅京学生也参加了集会和游行示威。新滇社骨干成员范士融、姚宗贤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在运动中英勇牺牲,张炽、徐景湖等光荣负伤。这一天,被鲁迅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第3天,新滇社发表了《“三一八”流血宣言》,深切哀悼死难烈士,愤怒声讨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政府的罪行,并提出了解除罪魁祸首段祺瑞等人公职,交法庭审判,为死难烈士举行国葬等严正主张。同时,在《铁花》第二期上出特刊,悼念范士融、姚宗贤两位死难烈士。王复生写了《告云南青年朋友》一文,指出“朋友,记住,紧紧地记住,我们的敌人是唐继尧与其奴才,和帝国主义的英、法、日。我们的友人是被压迫群众和有为的青年。这些都是抚于革命性的人,我们应当和他们携手站在联合战线上,与敌人血肉相搏。”还认为“云南革命成功,即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成功!”号召被压迫民众结成联合战线,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发起反攻,以求国民革命的最后胜利。

一门出了三杰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的故居(位于云南祥云县王家庄)

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党应从各方面准备北伐战争。为了积极投入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王德三动员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新滇社成员前往广州,投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并做驻粤滇军的工作。新滇社总社也从北京迁往广州,由王德三、冯素陶、王振甲等人负责。为了团结、组织云南进步青年投身革命斗争,新滇社还在广州广泛接待来自云南省内外的进步青年,提供各方面条件,安排或介绍他们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妇女运动讲习所、国民革命第三军政治训练班、黄埔军校等处学习,为培养大批云南革命力量充当桥梁作用。

云南进步团体创办的刊物

由于新滇社成员纷纷奔赴革命斗争的不同战场,人员越来越分散,作为一个地方性社团,新滇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全国革命高潮的需要。年春以后,新滇社广州总社和各地分社,逐渐停止了活动。新滇社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来源:《少年战士》

责编:张曦

编审:李星

终审:钱红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