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滇中引水工程一在建隧洞发生事故,1

5月4日15时30分许,滇中引水工程长育村隧洞进口突发大规模突泥涌水,初步估测充填长度约米,突泥约5.5万立方米,造成3名现场巡检工作人员被困。

事故发生后,滇中引水工程应急抢险二级救援队立即进行现场救援,同时大理州组织多支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和大理州共调集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祥云县矿山救援队等专业救援力量人,投入卫星指挥车、生命探测仪、地质雷达、热成像仪、抽水泵等应急救援装备台(套)。

5月4日下午15时50分,一名被困人员被救出,医院救治,因伤情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截至5月7日23时08分,在长育村隧洞突泥堆积体中,救援队发现1名被困人员,经医务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1名被困人员仍在全力搜救,遇难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滇中引水工程项目介绍

滇中引水工程是目前全国在建的引调水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惠及云南多万人口,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隧洞输水世界最长,地质条件在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等难题。

03:36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石鼓的金沙江取水,沿途经过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6个州市,横穿具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滇西北横断山脉、软岩变形特别严重的“滇中红层”等,可以说囊概括了地下施工所有的技术难题。

工程任务以城镇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建成后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34亿立方米,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惠及万人口。

由于隧洞围岩地质条件普遍较差,突泥涌水、塌方岩爆等状况不断发生,给建设者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以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标段松林隧洞为例,这个隧洞每天涌水量高达4.1万方,以云南省(居民)年人均升来算,相当于26万人的每天用水量。

面对这样的世界级施工难题,作业人员不得不裹着厚重的雨衣,踏着雨鞋进场施工,采用超前堵水灌浆、排水泄压、对溶腔裂隙混凝土回填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推进项目建设。

●隧洞安全监测

隧洞监测采用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方式,以“北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理论为支撑,建立隧洞安全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及时掌握隧洞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为隧洞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隧洞安全监测主要是对隧洞的施工阶段和隧洞运营阶段进行监测,包括对隧洞的环境监测、结构受力监测、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

推荐阅读

我们从未忘记那一天,这是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坚强多次发生的这些建筑物倒塌事故,从中是否有所启示?代理合伙人招募,一起来乘风破浪,奔赴星辰大海

撰稿:中科川信市场发展部

参考资料:

1、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搜救队在长育隧洞突泥堆积体中发现1名被困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云南发布《40个标段全部开工建设!滇中引水工程最新进展》

3、加油楚雄《突发!滇中引水工程大理长育村隧洞进口突发突泥涌水1人死亡2人被困》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北斗智慧云监测平台”是由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研制开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和产品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搭建,以公司自行研发的北斗/GNSS高精度监测技术和北斗短报文通讯技术为核心,结合多元监测手段,实现对监测体进行全自动实时在线高精度多元化监测和分析预警,成功应用于国土、交通、水利、住建、市政、矿山等行业及一带一路地区。该平台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北斗/GNSS远程高精度(实时毫米级)数据处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唯一高集成度实时监测综合平台。

“北斗智慧云监测平台”期待您的体验和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