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全域创建铸牢民族事业发展根基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以全域创建为主轴,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把“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的赶考路上,各族人民筑牢荣辱与共思想根基,同党委、政府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诠释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城乡“互嵌融合”,构建全域创建“新格局”

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十进”为切入点,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基层创建主阵地,拓展到部队、铁路、医院、基层政法单位等领域,实施“手拉手”“心连心”工程,形成了“一城四区”(一城: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四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特色产业区、云南源文化区)和“一轴两带一盟”(一轴:全域创建为主轴线;两带:红色文化带、绿色发展带;一盟:“大祥魏”一体化发展联盟)的以点串线、以线连片、连片成面的创建格局。目前,累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15家、州级64家、县级家。

打好“绿色品牌”,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统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9万元,实施项目个。全县共投入资金万元,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57个、“一乡一特”农业产业园10个;打造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8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9家、州级27家。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万名人才兴万村”“万企兴万村”行动,个民营企业对接联系个村(社区),推动优秀人才向民族地区聚集,形成“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帮扶集团”的乡村振兴模式,促进全县各民族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实施“民心工程”,改善民族地区“硬环境”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6.52亿元,建成大中小型水库件、小坝塘件,成功摘掉了云南省出名的“老旱区”“干坝子”的帽子;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投产通气,新建16座变电站投入运行;通信网络全覆盖,建成5G基站个,优化建设4G基站个;加快教育强县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率%;持续推进健康祥云建设,提升公共医疗卫生能力水平,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各族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县域内医疗就诊率91.6%,医院综合改革荣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祥云模式”在全省推广;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保覆盖率96.1%。

守好“绿水青山”,共享彩云南“生态红利”

启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募捐项目,以“我为祥云植棵树共建美丽幸福新祥云”为主题,深入实施“森林祥云”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面积平方米,植树株,完成林木培育1亩,人工造林亩,封山育林亩,实施生态建设工程14.76万亩。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11个,森林覆盖率达65.56%。全县核桃成林抚育亩,木材采伐立方米,森林蔬菜采集2.69吨,每年实现林业产值近5亿元。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创建5个省州级美丽乡村,命名美丽庭院8.4万户,完成户用卫生厕所改造3.3万座。

加强“五治融合”,织密和谐社会“安全网”

以“党建+N”的方式,激活创建“红细胞”,配备村级宗教干事18名,选举产生名党性强、作风好的村(社区)党组织“领头雁”,加强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选培名网格管理员和巡查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双推双促”。大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平安细胞创建,统筹公安、国保、网安、宣传等部门力量合力防范,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年全县累计排查受理案件件、调解成功件,调解成功率为99.03%,兑付“以案奖补”经费14.25万元。

云南网记者秦蒙琳通讯员杨丽芳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