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8512109913436&wfr=spider&for=pc
本报讯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有一个令人称道的三代行医之家。医院医院座诊的王政江家,他们家三代从医,不但个个医技精湛,并且在防疫战线上大显身手,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殊荣,备受人们好评。
王政江已故的父亲王建勋,先后在祥云、剑川等县地方病防治站从事业务领导工作,年初,在滇西发生局部地区散在性鼠疫和爆发性鼠疫流行时,积极投身鼠疫防治工作,受命任职云南省卫生厅滇西鼠疫防治大队大队长,带领防疫人员开展疫情防疫和治疗等工作,并在祥云建立鼠疫第一防治所,从事鼠疫患者的临床治疗等工作,为后期的防治工作探索并总结出宝贵的临床防治经验,同时还培养了大批防疫工作人员。
王政江
尽管当时医疗药品有限,加之工作环境艰苦、防护条件不好,王建勋凭借着自身精湛的医术,以及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挽救了更多的生命。疫情期间,为控制鼠疫在滇西爆发,他与同事们历时五年多时间,用赤胆忠心、担当作为和精湛医技,战胜了疫情,拯救了生命,圆满完成国家使命。年,他从祥云县防疫部门调至剑川县地方病防治站从事业务领导工作(主要从事鼠疫防治工作),直到年退休。因工作成绩突出,年7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荣誉证书。
在武汉抗疫的王航
王政江今年69岁,从医46年,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他刚参加工作就进一家基层卫生院,工作了14年,直到年6月,医院工作。医院设有中医专科,加之更多的医疗检查设备,使他如鱼得水,但也时时提醒自己,始终保持械骄械躁、精益求精,把病人的病痛视为自己的疼痛,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望、闻、问、切等,一招一试都认真细致,全心全意救护病人,从未有推托的想法和摆架子,每年治愈数万人次疾病,被患者称作百姓的好医生。因医技出色和工作成绩突出,年,曾被中共祥云县委、祥云县人民政府授予首届“祥云名医”荣誉称号。
胡川(左二)在堵卡时,对行人进行体温检测
他深知中医学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德行建设一直被医学家所注重,医者仁心更是我国国医的的宝贵传统,便克服困难,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意志,全身心朴在工作上,不忘初心,修身养性,在做好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研究传染病防治知识,积极了丰富的疫情防范和个人防护等相关方面的一些措施,并将经验传授给同事和自己的下一代,使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新冠心肺炎疫情防治中更加坚定信心,踊跃参加防疫工作。
王政江的长子王航医院,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从事临床工作16年,在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肠内营养支持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熟悉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等多项诊疗技术。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及外省重症医学学科进行学习交流。医院多年精心培养及自己的刻苦努力,长期参与和指导了多名危重患者的抢救并撰写多篇医学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凭借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急救操作技术,在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深得患者的认可。
由于刻苦钻研、善于总结,王航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重症科气管插管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及深静脉置管术,能熟练操作目前科室的仪器设备,高难度操作流程,并积累了医学多学科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诊疗过程中,判断准确、处理及时、用药合理、疗效显著,抢救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好医生”。
春节期间,在家休假的王航在大年初一得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医院待命。得知武汉疫情重症医学人员紧缺的时候,在重大疫情面前,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义无反顾,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经院方层层筛选,成为大理州第一批援驰武汉的医生。医院待命开始直至奔赴武汉抗疫前线,临行时只打了一通电话给家里人说“我要去武汉了,家里人都不要担心我,暂时不要告诉女儿,这是一个医生的职责所在,我责无旁贷。”至今一直未与家人见过一面。
王政江的次子胡川从小医院氛围下成长,由于受爷爷、父亲都是医生的影响,在家庭氛围熏陶下,初中开始就萌生了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的念头。在家人不断鼓励支持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高考填写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年,被山东医学院校录取,年,通过所有学科考试顺利毕业,终于完成自己初中时“当医生”的心愿。年10月,考入祥云县下庄中心卫生院从事卫生防疫工作。
春节期间,胡川回到县城的家中休假,医院通报疫情后,主动放弃休假,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下庄收费站堵卡点、隔离点,进行外来人员体温检测、信息登记、隔离点卫生消毒等防疫工作。防疫防控期间,绝对服从单位调配,兢兢业业,尽职守则,直至卡点撤出才回到单位正常上班。在此期间,未曾见过家人一面,医院所安排的各项任务,同其父亲和哥哥一样,用责任和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的防线,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讯员陈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