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车将羊、猪、鸡拉到了新居门口,亲朋好友齐聚,男人们杀猪宰羊,妇女们扫地擦窗,孩子们在房舍整齐、装修漂亮、路灯成排的新房内外、在撒满青松毛的地上撒欢地奔跑着、欢叫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喜庆欢乐的唢呐声响彻山乡,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身着节日盛装的乡亲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幸福……这样的场景,自脱贫攻坚以来,经常会发生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集中安置的农宅统归点、在分散安置的新居前。
放鞭炮庆祝乔迁之喜
易地搬迁扶贫、农危房等一系列扶贫政策让不同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获得了同样的幸福。
少数民族乔迁新居喜滋滋
“盖起新房子,生活有了新目标”
今年47岁的老刘,是米甸镇楚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患病,家里一贫如洗,甚至连住房都没有,一家人常年在下关凤仪砖厂搬砖。
由于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他一直不愿意回村建房。年8月19日,楚场村主任刘代昌辗转打听到老刘砖厂打工所在地,因为没有准确的地址和电话,沿途多次问路、转车,终于找到了下关凤仪镇丰乐村附近的砖厂。这里的砖厂有六七家之多,一开始他并未找到老刘本人。幸运的是,刘主任遇到了老刘以前打工的老板,通过交谈,得知老刘一家租房地点。
好不容易赶到老刘家的临时住所后,主任上前叫门。听到敲门声,知道来的人是本村的主任,老刘妻子和儿子却怎么也不愿意开门。任凭刘主任在门外磨破了嘴皮,老刘一家就是不露面。过了半天,听到声响的砖厂老板出来了,经过沟通,他很遗憾地告诉刘主任,代老刘转达不愿意回村建房的意思。
这一次,兜兜转转转了一大圈,刘主任白跑一趟。不远百里找到老刘,本以为能很顺利地完成任务,可老刘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不配合,让刘主任觉得有些可惜。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事得从长计议。
随着贫困户贷款截止日期的临近,米甸镇决定,派出挂钩楚场村驻村帮扶队,直接到老刘打工砖厂寻找本人,给他宣讲帮扶政策。队员接到任务后,找到老刘。当时,老刘正在搬砖,满脸黑灰。经过详细讲解政策后,老刘终于想明白,痛快地带着扶贫工作队回租住地拿证件委托办理贷款。看到米甸镇把帮扶工作做到自己的门上,老刘非常感激,他表示将坚定信心,依靠自己的双手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照顾好家庭,供养好孩子。
从不理解政策到享受到了好政策,老刘的建房之路真算得上是好事多磨。之后不久,老刘家的住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建设。在建盖新房的过程中,无论是扶贫队员,还是村组干部,都给予了老刘最大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帮忙联系材料、联系建筑工程队,一心就想着能早日让老刘一家住进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这天,刘主任来到老刘家新房建筑工地上。老刘在搬砖,干得正起劲,满脸黑灰被汗水冲刷出一条条小沟壑。看见刘主任过来,老刘停下手中的活计,和他打招呼。刘主任打趣地说:“老刘,现在盖着新房子,心里踏实了吧?”老刘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主任,你就不要笑话我了。以前是我不了解政策,现在我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踏实不住呢。这么好的政策要是没有你们的大力宣传和讲解,我还真是做梦都不敢想。要是享受不到,那才叫后悔呢。”
刘主任问老刘,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村组会尽力提供帮助。说完,又匆匆到其他贫困户的建筑工地去了。从不愿意建房到积极建房,老刘家虽然走了一大段弯路,可由于扶贫工作人员工作做得实,做得细,还是让他家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都说安居乐业,盖起新房子,生活就有了新的目标,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现在,老刘一家已经搬进新居,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了。
云南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搬进了新房,准备给儿子说门亲事”
“眼下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为了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镇上机关干部不仅取消国庆节期间休假,除值班人员外,全部都到各村督查进度。”一大早,祥云县刘厂镇东甸村党总支书记朱王开飞就随镇上的机关干部到农宅统归建设工地巡查进度和工程质量。
“这种钢混砖房太漂亮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有这样的住房,身后这栋就是我家的。”看到扶贫干部这些“亲人”,段全亲热地拉着他们的手,指着正在封顶的房子说,“我儿子已经25岁了,等新房建盖起来就给儿子说个媳妇。”说到这里,老段笑得合不拢嘴。
东甸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段全,因妻子长期治病致贫,靠打工讨生计,家里仅有3间破屋,日子过得紧巴巴,建盖新房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他家以前的老房子晴天漏风,阴天漏雨。晴天还勉强可以对付,要是碰上下雨,家里大大小小的盆、桶全都派上了用场,也只能把要紧的地方遮住。一家人住在风雨飘摇的旧房子里,日子都显得暗淡无光。要是再不建新房,只怕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自己的儿子。
现在好了,在东甸村“两委”的帮助下,老段家享受了建房扶持政策,开始建新房了。每天天不亮,老段就早早地来到建筑新房的工地上,忙活开了。一想到建起新房后的美好生活,他脸上的笑意就止不住地流露出来。他心里盘算着,建好新房,无论再困难,也要买套像样的家具,到时候家里来个人也有地方坐一坐,儿子的朋友来了也不觉得寒酸。
新兴苴建档立卡户住进新房啦
镇领导和村干部把为贫困户盖新房当成自己的事,在农宅统归点建设现场,每天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东甸村“两委”迅速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仅仅用2个星期就完成了地址选择和土地收储工作。
据刘厂镇党委书记朱继璋介绍:“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针对家中既缺乏劳动力发展后劲不足,又无力偿还而没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东甸村在统规自建庭院式安居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统规统建单元式安居房,贫困户零投入,直接拿新房钥匙入住安居房。”
“再也不怕下雨了,干活更有劲头”
年的夏天,祥云雨水特别好,一阵阵雨水滋润了干涸已久的大地,注入了大大小小的水库、池塘。雨水好了,风调雨顺,百姓高兴,但那些还住在危房里的群众却高兴不起来。朱胜就是其中之一。
家住祥城镇毛栗坡村二组的朱胜,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父亲已经80高龄。他家是村里的特困户,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平时在村里打零工。毛栗坡村两委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将他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朱胜家位于半山腰上的老房子,要经过泥泞的羊肠小道,房子已经破旧,屋顶漏雨、墙体坍塌。“我家的房子已经盖了30多年,现在成危房了,不能住了。”朱胜父子二人一直住在老房子里。
村两委一直都在担心他家的安危。有一次,大风吹烂了他家的屋檐,村两委还买了彩钢瓦,出工出力帮忙钉好。
结合精准扶贫,村两委积极协调,为朱胜家争取了特困户住新房政策。政策补助4.8万元,朱胜自筹2万元,在缺口资金3万多元的情况下,村两委积极筹措,一方面协调了建房用地,另一方面请了建筑队,先帮他家建盖了新房。
房子建好了,村两委又为他家接通电线水管,做到了通水、通电、通路。现在的新房位于进村公路边上,不仅方便了他家,还成了邻居们寄存摩托的地方。
毛栗坡村委会主任段时贵说:“我们村有建档立卡户22户74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因户施策,通过建房、养殖、种植等措施,结合群众实际情况,解决存在困难,增加群众收入。”
雨季如期而来,朱胜家也在雨季时节顺利搬进新房。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他再也不怕下雨啦。
分散安置的新民居
这些是祥云年脱贫工作一瞥,35个农宅统归点,有户农户在新房里迎来新年。这么多村,这么多人,几乎同时搬迁到“三通一平”的新村,在祥云县史无前例。安置点进行特色民居设计,在以彝族为主的黄草哨村和子乍苴村房子按照传统彝族民居风格,每户的楼顶都有彝族用来祭祀的香坛。
住进新盖的小洋楼,室内宽敞整洁,装潢简单大方。新铺盖,新家具,新彩电,新房里满堂生辉,笑声不断。看着辛苦建好的新房,每一砖每一瓦都浸透着全家人的梦想和幸福,朱胜说再也不怕下雨了,“生活有了盼头,干活更有劲头,未来的美好生活正敞开怀抱,向我们招手呢”。
云南网记者秦黛玥通讯员张美华王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