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自年9月29日开馆以来,已成为兴安县文化的重要地标。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中庭的主体雕塑。她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内涵?中庭所要表达的内涵,有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也是各级领导与灵渠研究专家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成果。当时为了推进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进度,成立了灵渠展示中心项目指挥部,由政协副主席伍发进担任指挥长。为了更好地完成布展工作,布展组成员与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公司的设计团队,联合成立灵渠博物馆“展陈设计专家组”,具体落实展陈设计方案。年10月,设计团队开始接受设计任务,10月23日即提交第一稿方案,中间历经“磨炼”,经过专家与设计人员的反复论证、修改,至年8月23日确认最终方案。项目任务重、时间紧,灵渠展示中心实现国庆节前开馆的计划,最终于年9月29日开馆对外开放,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认可。时间不等人,博物馆要在9月份全面完成布展工作对外开放,而时间已进入了年的7月,所有人员都在跟时光赛跑。这时的各位参与人员没有了公休假、没有了星期天,时间都在工作中飞驰,“5+2”、“白+黑”成为常态。诸凯、刘巍、刘洋、唐彬彬等年轻的设计师们经常中午不休息,吃饭点外卖,为的是尽快地拿出满意之方案。主体雕塑,原型来自于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玉龙”,从“C”形玉龙的蜷体外形来看,其中蕴含着令人敬畏的龙图腾精神和灵魂,玉龙颈背上的长鬣弯曲上卷,有自由腾飞之势,因而从玉龙的造型寓意来看,很可能是与我国原始图腾崇拜密切相关的一种器物。中华第一玉龙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设计方案逐渐成熟。首先,这一造型身法简洁,可以成为灵渠博物馆的Logo,形状取字母“L”的变形,和古代“玉龙”的半开口形状。“L”取“灵渠”中“灵(Ling)”的拼音首字母,非常直观形象地代表“灵渠”。Logo的纹饰取渠水灵动之态和祥云瑞彩之兆。“水”形象必为灵渠所特有,因而突出以水波纹。红山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赋之“中国龙的源头”。修建灵渠的秦始皇亦有“祖龙”之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祖”为“始祖”,“龙”乃是皇帝的形象,故以“天下第一龙”寓意“天下第一皇帝”。当年秦始皇引湘济漓,从此湘水一分为二,便有了灵渠。主体形像分上、下两组,表现湘江北去、漓水南流。同时寓意灵渠推动了中原和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以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主题雕塑确定之后,大家又对雕塑周围的地面设计有进一步的热议。地面的设计效果图经过反复的讨论,大家认为还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有图案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即可。于是,采用寓意各国城门(剪影)的环形连续图案。城门连续循环排列,门楼上写有对应国家的英文名称,清晰明了地表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变化,考虑到设计整体的美观性,决定选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展现。国家城门图案与划船图案相互呼应,具有优美、富有节奏的韵律感;同时,灵渠主题雕塑、取自汉代广西铜鼓的船形纹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意象化表达,三位一体,象征着灵渠连通海洋文明、走向世界,这样图案简练、寓意清楚,最终被敲定实施。中庭地面图案设计落实后,很快就完成了后墙的设计。主题为“天下灵渠”,内含“铧嘴观澜、秦堤拜月、楚粤要津、越岭泛舟”四大内容。在使用材料的问题上,开始提出用挂帘。当地专家认为,如果用挂帘,最好用兴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刺绣,地方特色明显。但是开馆时间日渐逼近,无法确定是否能在开馆前完成。经过多次讨论,结合大厅的整体效果,最终决定作用铜浮雕为背景。年8月23日,大厅的整体设计终于完成。在此期间,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公司设计团队的老师与布展组领导和成员,都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灵渠博物馆开馆前夕的年,9月28日,当自治区文物局局长莫志东,高度肯定我们的工作说:“灵渠博物馆是全区广西县级馆最好的”的时候,高峰局长感慨地说到:“各种心酸只有我们这帮人清楚。”县委书记黄洪斌在“展陈设计专家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