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古城旧称云南城、洱海卫城。因汉“彩云南现”典故,始作“云南”命名地。据年在清华洞出土的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蜀汉建兴三年置云南郡,成为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多年。云南故郡——祥云古城始筑于明洪武15年,整座城布局为正方形大印状,钟鼓楼为中心的印柄,以西南卧龙岗相呼应为“卧龙捧钟”,古城墙上砖下石,围墙设防御垛千余个,城外四周设护城河,四周分别设镇阳门、镇海门、清平门、仁和门,城内置5街13巷,衙门、府第、庙宇、宗祠和民居等古建筑星罗棋布。云南故郡——祥云古城整座城布局为正方形大印状,因东有凤凰山,西有卧龙山遥相呼应,被称为“西座卧龙捧印,东迎彩凤玉书”。印把子,即县城城中心钟鼓楼,是县城东、西、南、北四条街的交汇点。登上鼓楼,蛟龙起凤,金碧辉煌。东南西北四面门洞上方均有题字,东为“辉联东壁”,南为“彩焕南云”,西为“瑞启西垣”,北为“恩承北阙”。当地有民谣说:“云南祥云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半截露在天外头。”昔日的洱海卫城,巍峨璀璨,镇守四方。古城城墙上砖下石,围墙设防御垛千余个,城外四周设护城河,四周分别设镇阳门、镇海门、清平门、仁和门,城内置5街13巷,衙门、府第、庙宇、宗祠和民居等古建筑星罗棋布。祥云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其间的各条街巷、民宅院落格局井然有序,分合自然,宽窄变化有致,统一中有变化,古朴中传真情,共同营造出亲切宜人的居住生活空间。民居类型以“一颗印”为主,街巷立面及建筑风貌呈现出不同于大理、丽江等地城镇的建筑特征。充分反映出祥云县受中原文化与南昭文化双重作用,融两种文化为一体的独特风格。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见的汉城格局。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