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打造社区人居环境精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水流潺潺,庭院花香四溢……1月5日,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特色石板路上,目之所及,到处玉树红花,家家干净卫生,丝毫不亚于县城的民居。

美丽庭院示范户近年来,大波那社区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实“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实行“三区联动(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打造人居环境提升精品工程。

改厕与污水治理“两手抓”打牢镇区卫生基础

大波那社区为刘厂镇政府所在地,在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同时,大力开展改厕、清厕和污水治理工作。

下好改厕“棋”。“过去存在很多旱厕,产生的污水也是乱排乱放,导致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介绍,近年来,社区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鼓励和推进农户旱厕退街、进院、入室,共改造旱厕座,建成公厕13座,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

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提升人居环境。布好污水“网”。社区铺设了5千余米污水管网,覆盖区的群众将厕所污水和其他生产生活污水统一接入污水管网,实现厕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的协同治理。“所有污水由镇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统一处置。”刘厂镇水保站站长朱永军介绍,镇村两级联合加强水管网日常管理维护,及时处理管网堵塞、破损等问题,确保排水设施发挥正常功能。

回归家乡景。村民说的“小沟边路”,是大波那社区群众最“记得住乡愁”的路段。小沟边路附近旱厕全改造、沟内污水零排放,小沟水清澈见底,沟边实现全面绿化、美化、亮化,能栽花的地方栽花、能种菜的地方种菜。“儿时记忆里水清景美的村庄图景都能在这里找到”。在县城工作的大波那人赵瑞昌感慨道。

保洁员认真履职保洁与垃圾处理“常态化”村间田间同步治理

大波那社区念好“收、处、督”三字经,坚持村间、田间、产业集聚区同步治理,做到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常态化。

全面“收”。“每天一大早,我就在这里扫地了。”建档立卡户段红芬自担任保洁员以来,比以前忙多了。社区坚持公共环境卫生与居家环境卫生一起抓。新购环卫车辆1辆,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12个,配齐社区20个村民小组清洁员,实行“门前三包”,常态化做好村庄巷道、产业集聚区、居家环境等的清扫保洁。

街道清洁有效“处”。“每天都有人来产区把垃圾运走。”泰兴公司党支部书记虞嘉云介绍。大波那社区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全村各农户每人每年缴纳36元的环卫费,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置了垃圾分类点和收集点,由镇环卫队每天定期清理并进行分类后定点清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填埋,确保垃圾处理规范、及时。

从严“督”。采取“督查小组+举报电话+意见箱”的方式,对全村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工作实行常态化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立行立改,问题严重的移交环保执法部门处理。

创新与巩固提升“两手抓”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如今的大波那社区已从昔日“脏、乱、差”变成“水清、路平、灯明、整洁、有序、文明”的美丽宜居村庄,入围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祥云县4个传统村落之一。

突出规划引领。将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先手招”长远规划,全面融入刘厂镇“”发展思路和大波那旅游名村规划。

村规民约坚持绿色发展。把人居环境改善融入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名片,巩固提升旅游扶贫成效。结合全镇文旅产业园打造,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打造以农业湿地公园休闲观光和铜棺文化古墓群遗址公园展览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品牌。

融入文旅产业。在大波那社区国宝战国铜棺遗址、大波那孔庙、大波那社区书苑(年被评为国家级农家书屋)、湿地公园、大波那剩宝寺等文旅场所,安排专人常态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相关场所内全面实施了建筑风貌提升,突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

清洁成为常态化保洁员罗仕银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她认真清扫着每一个角落,“路上没有烂泥,沟里没有脏水,比以前好扫多了,路边还栽了花草,墙上画了画,看着来我们村玩的人越来越多,我扫着地都高兴。”一说到社区的变化,本来腼腆的罗仕银,却滔滔不绝,不吐不快。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通讯员杨丽芳付桂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