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相约立雪2021云南游记

年即将过去,一年里每个人的心中注定都有着许多难忘的故事,我又一次想起了今年年初的一次旅行,令人难忘。

在我的记忆里,云南一直像梦一样遥不可及。仿佛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抹绚丽的彩云、一座圣洁的高原神山,一种仿佛归乡的悸动和眷恋。

经过一段时间的旅游功课之后,在年元旦,我独自一人终于开启了这次盼望已久的云南之旅。

许多好友为我的这次旅行捏了一把汗。全国依然在严重的新冠肺炎抗疫防控之中,但我还是固执的出发了。因为我坚持相信国家的大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只要有绿色通行码,低风险地区之间的旅行并没有受到限制。

我先由桂林直飞川滇交界处的一座英雄城市-攀枝花,后又改乘大巴去了云南第一目的地-丽江。再后来又去了大理,并先后两次前往大理东郊的“彩云之南”发源地,也是我遥远的故乡--祥云县(原云南县)停留,总行程历时九天。

云南确确实实是我遥远的故乡,不知多少代之前,我的先祖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过。几十年来一直格外的向往,却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今年我终于实现了彩云之南的相约。

选择在四川攀枝花中转,是因为我的“桂林航空”卡可以直达,再加上我对攀枝花这一高山城市十分的好奇。那里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永远铸就了红色的英雄城。“金沙江畔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已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正是八十五年前巧渡金沙江那惊心的一幕,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真正迎来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

在飞临攀枝花的飞机上俯瞰,金沙江仿佛是一条镶嵌在高原峻岭中的巨大飘带,它强大的生命力将大山劈成了落差几百米的大峡谷,江水在峡谷间川流而过。我在金沙江畔短暂驻足,依然能听到大海般的涛声,但不再有当年红军长征的身影;清澈如碧的浪花,不再是血染的江河。

受疫情影响,由攀枝花客车站发车,前往云南丽江的大巴车上只有寥寥的几名乘客,高速还没有开通,一路上翻山越岭,静赏外面流动的风光。沿途九曲十八弯,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旅途,在静静的夜幕中终于到达了丽江古城。

丽江不愧为云南重要的旅游城市,已经是北方的寒冬时节,这里依然暖风和畅、杨柳依依、温暖如春。

我住在离丽江古城很近的一个旅馆,白天和晚上,我先后两次进入古城游览。可以说这里处处精美,其古老建筑修缮的程度已经看不出历史的沧桑,一排排繁华的街铺已经不输于国内任何一个著名的商业街。疫情的原因,景区内路静人稀,不再有涌动的人流。

我原以为完全可以在古城里闲庭信步、独赏静止的时光。我却发现并没有多少景观让人心动,可以停下脚步细心品味古镇的风物留痕。并不是因为开发得不够好,而是古迹开发的太过完善,倒让人感到缺少了应有的古朴传香。没有江南第一水乡周庄那样,能给人感受到一种凝固了的、令人好奇的历史印记;也远没有古朴的宏村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怀想。

随后我去了偏远一点的丽江博物馆,又游览了附近的黑龙潭公园,才终于感受到丽江文化的厚重,静游丽江原滋原味的自然景观。终于有了一种不舍离去的惦念。

丽江古城是古老的纳西族的部落中心,它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羌族部落。史料记载本民族在秦汉开始从青海甘肃南下,明清时期在丽江高度发展,以丽江古城区及玉龙县为族群中心,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空中,创造了东巴文化。纳西族有自己独有的民族信仰、民族礼仪、造纸技艺和相近于华夏民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象形文字也是人类唯一仍保存和如今依然使用着的象形文字系统。东巴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守望的历史文明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在丽江,最让人震撼和难以忘怀的景观必属玉龙雪山。在丽江城里就能远远的看到这座神山的壮美,身临其境时那超兴奋的感觉更是只能意会,难于言表。仿佛是上帝赐予的一次人生感悟,一次心与灵的倾心交融。

玉龙雪山有十三座高高的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条“巨龙”腾越飞舞。目前,雪山有三个主峰可以乘缆车抵达,其中第一主峰海拔四千多米。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天气恶劣,通往第一第二主峰的缆车临时封闭,我只能前往第三主峰,但已经足以让人难忘终生。

这里同样可以欣赏圣洁醉人的冰川雪山、无与伦比的极为绚烂的彩云涌动、世界上最清纯的雪融碧水,以及山水和云天共同勾画出的醉人的蓝、绿以及醉人的姹紫嫣红。这些都足以激荡每一位游客内心的放飞,在大自然面前接受一次清透的洗礼。

大理距丽江不远,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又清新美丽的城市,我知道这里有多座著名的古城。我看完丽江古城之后对古城的兴趣突然淡了许多。我到达大理之后,全然放弃了大理古城的游览。

城市中心的洱海确实很美,风景开阔无边,有千年遗风的亭台楼阁点缀岸边,有许多海鸥在水面上展翅飞翔。我骑着共享单车环“海”漫游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依然隐约有一种悠久历史的穿越,这就是大云南历史上政治文化的发源地--古滇国的城池。

我在大理期间,用一天的时间去了图书馆,查阅有关云南历史变迁以及民族迁徙的历史。两次前往大理的卫星城-祥云县参观。

无论在大理还是在祥云,我没有一位认识的亲戚朋友,但那种遥远的归乡感油然而生。我先后去了大理和祥云两个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县志,尤其看到清代年间的县志记载了当地“小云南”的来龙去脉,和我们山东族谱中的“小云南”记载不谋而合时,一种兴奋无以言表,我相信这里就是我遥远的故乡,只是已经无法知晓哪里是先祖的宅地。

有“小云南”之称的大理祥云县是“云南”地名的发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在此设立“云南县”,是一座可以久驻、可以归隐的小城。和大理相比,祥云更加富有历史沧桑感,大街小巷至今保留着众多的古老建筑,许多百年老宅未免有些残破,已经无人管理,人去楼空,步入其中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怀想。

县城的宾馆少之又少,钟鼓楼是祥云县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有近米,只见到一家客栈和一家小吃店,足以说明这里并没有多少外来的游客。我在城里闲逛还巧遇了一家东北饺子馆,有一种远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进餐时聊天得知原是一位东北人开店,现在已经交给当地的徒弟经营。

祥云县云南驿镇的参观最令人难忘。这里是古代中原兵力出入滇南驻扎的重镇,也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至今的地名依然保留着“云南”二字,也许就是“云南”地名的最初诞生地。漫走几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仿佛可听到遥远的驼铃声声,古道两旁的店铺,已经很破旧,只有少数人家在经营古玩或是土特产,所有店铺写满原汁原味的历史沧桑,无声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我想这种无音的频率注定会渐渐衰弱,以致无人能懂得曾经的艰辛或是悲壮。

疫情还在继续,好在一路平安而归。年近花甲之年,终于实现了和云南的相约相逢,了却了一桩埋藏心底的心事。

彩云之南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2.9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