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踏实扶贫之路祥云国企践行社会责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qwzj/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与祥昇公司签订“长江商报公益助农产品认购协议”。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李璟发自大理祥云

在云南大理州祥云县,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为助推精准扶贫应运而生,为农户搭建消费助农平台为己任;它成立5年,3年时间用来深入山区走访调研做准备;它铆足干劲,致力将农户手中的农特产品送出大山,卖出好价……它就是一家名为祥云县祥昇国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昇公司)的国资企业。

在祥昇公司多年苦心经营下,目前,一种让贫困户农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让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适应当下社会新形势的新型消费扶贫方式,正在祥云践行。打造出国资企业在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社会责任担当和价值中的“祥云样本”。

“作为一家国企,盈利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帮助祥云老百姓脱贫致富,才是我们秉持的宗旨。”祥昇公司副总经理李少先说,下一步,将结合祥云县打造“县有多业、一乡两特、一村一品”工作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总结经验、积极拓宽渠道促销售,努力让祥云农特产品走得更远更广。“我们将用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给祥云县山村带来欢声笑语和融融暖意。”

企业帮扶为山村引来发展“活水”

近几年来,蛋白质含量极高的三色藜麦作为一种“超级谷物”,成为了大城市里不少热衷“健康餐”“减肥餐”人士餐桌上的宠儿。殊不知,对于祥云县大山里的一些农民而言,这一颗颗小藜麦,承载了他们脱贫致富之路上的希望。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因其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我觉得藜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对藜麦的研究,祥云县下庄镇返乡大学生刘建海,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藜麦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于是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研究推广藜麦种植技术。

刘建海是下庄镇张泗营村人,年从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双版纳等地从事咖啡、香蕉、中草药基地种植管理以及肥料配制研发试验工作。

由于所学专业几乎都是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刘建海深感传统农作物的不景气,又见到农村荒芜的大片土地,他立志要在土地上做出点“名堂”。正逢当时就职的公司在大理部分地区推广藜麦种植,但是因为产量低、收益小,推广工作一直不理想,而且遇到了很多种植技术难题,推广工作几近瘫痪。深知藜麦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刘建海决心回农村认真研究探索种植技术。

年,刘建海辞掉工作回到老家,用自家的地和租种的地共20多亩,开始试种藜麦。反复进行了30多次种植试验,先后投入二三十万元,终于在刘建海的不懈努力下,20多亩试验田的藜麦喜获丰收,并在全国首次实现藜麦两季种植。

有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种植技术的支撑,刘建海开始在村里推广种植藜麦,并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藜麦在张泗村推广种植获得成功,让种植户和周边的村民备受鼓舞。加之刘建海提供种子、种植技术及收购“一条龙”服务,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行列。

年,刘建海成立了祥云县植海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植海合作社),并发展了多户种植户参与,藜麦种植面积达到多亩。相较传统农作物油菜、玉米、小麦等,藜麦产值增加了三四倍。同时,藜麦种植在祥云县逐步推广开来,已覆盖到下庄、前所等5个乡镇,成为祥云又一项特色农产品。

由于藜麦本身耐旱、耐寒、病虫害容易防治,不需要付出重体力等优越特性,老人、妇女都很容易掌握该项种植技术,因此合作社里有四分之一种植户都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如今,在他的引领下,这些老人家庭有了明显增收,不仅能维持日常的家庭支出,也为子女减轻不少负担。

刘建海说,现在农村有大批留守老人,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贫困的,他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来源全靠子女接济,因此能帮助到这些老人,也算为家乡扶贫工作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刘建海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祥云藜麦种植的引路人,成长为群众的致富带头人,“学以致用”带领群众走上科技致富路。而他的扶贫带贫事迹,也引起了远在县城的祥昇公司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