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打CALL云南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

云南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乡村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不协调,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大攻坚战”之一

对接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今年7月1日至25日组织开展了对我省15个县(市)的专项评估检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9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向我省反馈了评估检查结果,15个县(市)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经9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9月27日省委常委会第98次(扩大)会议审定同意,9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15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9月30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年,我省15个贫困县(市)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云南历史上

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

标志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

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为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任务

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

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供了示范借鉴

15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

有你的家乡吗?

我们一起为它点个赞!

新起点再出发

——从15个县(市)摘帽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5个贫困县(市)脱贫摘帽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委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上海市、广东省和社会各界倾情帮扶的结果,凝聚着全省各级各部门和15个县(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较真碰硬从严从实

为了确保贫困县退出真实可信,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我省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贫困县摘帽验收工作中坚持把较真碰硬、从严从实贯穿始终,通过省级核查、州市级初审、县级自查层层把关,严守标准,真核实查,做到成熟一个、退出一个,确保贫困县脱贫退出质量。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年1月15日至30日,我省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申请退出县(市)开展了实地核查。根据核查结果,15个县(市)各项评估指标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巩固提升和后续扶持措施完善,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具备贫困县退出条件。2月28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申请专项评估检查的请示。

国务院扶贫办按照《关于开展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要求,通过公开招标,委托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两个专项评估检查组,对我省年申请退出的15个贫困县(市)开展实地评估检查。共抽样调查农户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户、占抽样调查农户总数的43%,非建档立卡户户、占抽样调查农户总数的57%,县均抽样户,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访谈县、乡、村各级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共计人。

评估检查过程中,坚持目标标准,注重脱贫质量,严查盲区死角,广泛听取意见,强化问题核查,确保客观公正。评估检查期间,我省15个县(市)均严格遵守评估检查纪律要求,态度端正,认真配合,开门迎检,未出现干扰评估检查的情况。国务院扶贫办考评司领导到牟定县、宾川县开展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对云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牟定县猕猴桃种植渐成规模

评估检查结果显示:

15个县(市)

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

其中最高2.19%,最低0.35%

均符合退出条件

主要呈现3个特点:

1

把关严

年我省首次向国家申请15个县(市)脱贫退出,经国家核查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申报退出率达%。

2

工作实

此次退出的15个县(市),错退率最高为0.41%,漏评率最高为0.22%,10个县错退问题不显著,10个县(市)漏评问题不显著,7个县错退、漏评问题均不显著。

3

群众认可

15个县(市)群众认可度全部超过90%,认可度最低为95.27%,最高为99.22%,脱贫退出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脱贫摘帽标准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的规定:

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要降至3%以下。

贫困人口脱贫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即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贫困家庭孩子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无因贫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退出程序

同向发力实打实干

贫困县脱贫退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同向发力、实打实干出来的。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各级各部门真正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担起来、严起来、实起来,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扶”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工作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和支撑,加大财政投入。我省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动员社会资金,真金白银保障脱贫攻坚投入。近3年来15个县(市)扶贫投入是过去的几倍、十几倍。切实把“精准”要求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在做细做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下足“绣花”功夫,根据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因村因户制定脱贫计划、帮扶措施,精准配置资源,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地。

▲石屏县挂包帮扶干部在牛街镇迭亩龙村委会向建档立卡户宣讲脱贫政策。

围绕目标,聚焦精准,各方尽锐出战,倾情倾力帮扶。每个贫困县都有中央定点和省级部门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全力精准帮扶。

在脱贫攻坚一线,如何充分发挥好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这3支队伍的作用,关乎扶贫工作的成效。在脱贫退出工作中,石屏县抓实抓细驻村帮扶工作,把好“选”的关口,严格“管”的举措,履行“帮”的职责。选优配齐村组干部,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突出能人治村、强人富村,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制定最严厉的《石屏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考核管理“三支队伍”。驻村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坚持因户施策,深入开展帮产业发展、帮就业创业、帮住房保障、帮教育扶智、帮医疗救助“五帮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驻村帮扶,打通了联系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

▲石屏县驻村工作队员与贫困户一起干农活。

“脱贫攻坚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都在基层一线党组织。”玉龙县委书记曹金明说。在贫困县退出工作推进过程中,玉龙县高度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与脱贫融合双推,实现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强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示范引领及骨干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要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靠“输血”更要靠“造血”,力争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罗平爱心超市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干部干、群众看”“坐等小康”等不良现象,罗平县积极探索,率先将90个“爱心超市”建到群众家门口,搭建了爱心传递平台,建立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激励机制。架起了“扶”与“被扶”的连接桥,让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转变为“学着干”“争着干”,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罗平县委书记吕品红介绍,通过扶志扶智,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使其从扶贫对象转变为脱贫主体。

▲祥云县强化扶志与扶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企业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深入探索中,祥云县充分激发企业的帮扶力量,在产业带动、务工就业、合作经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促进企业较好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通过村合作社牵线搭桥,让企业和农户有效结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品代销等方式,实现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几方互惠互利、共建共赢。通过实施50万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带动多建档立卡户户均每年有元分红收益,79个行政村每年有村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采取有组织大批量地对外输出劳动力和县内就地务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帮扶2万多人次建档立卡人口通过就业稳定增收。

任重道远合力攻坚

15个县(市)的脱贫退出,凝聚着全省各族群众的艰辛、汗水和智慧。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然而,这15个贫困县(市)脱贫退出,还只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仅初步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退出的贫困县都有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且大多是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脱贫难度更大。

▲祥云县丝瓜种植带领群众致富韩如龙摄

“要确保到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任务仍很艰巨。”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施榆兵说。

施榆兵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坚持退出不摘责任、退出不摘政策、退出不摘帮扶、退出不摘监管,督促已退出县持续用力,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认真抓好评估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准落细攻击点位,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全面、全部销号清零;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同时,从稳定产业、稳定就业、稳定保障等方面着力,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提高稳定脱贫质量,确保已脱贫人口稳步提升不返贫;总结推广脱贫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其他贫困县脱贫退出提供借鉴;积极探索年后扶贫开发新思路、新举措;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打造贫困乡村发展的升级版。

▲姚安县官屯镇连厂村沪滇协作蔬菜大棚项目张磊摄

从我省情况看,要实现贫困县全部退出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还很艰巨。剩下的73个贫困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规模更大,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更加薄弱。据了解,到年底,全省还有87.53万户.1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89%,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共有41个。其中:全省有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万人,占全省总贫困人口的63.69%。这些县是坚中之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脱贫退出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刺,新时代“赶考”永远在路上。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和我省实施意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标杆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守边强基、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十大攻坚战”,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到位,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继续保持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攻坚态势,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村因户因人精准帮扶,确保人人有保障、户户稳增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媒体、社会和民主党派监督,健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加快建立更严更实的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制度,以考核明职责、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补短板、以考核强作风,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到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

只是全省脱贫攻坚的

阶段性成果

是一次“小考”和“升学考”

还要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

“大考”“毕业考”

“脱贫摘帽并不是最终目标,不能一摘了之、一脱了事。”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强调:

要进一步强化后续管理

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

坚持退出不摘责任

退出不摘政策

退出不摘帮扶

退出不摘监管

督促已退出县持续用力

继续保持攻坚态势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云南日报记者:胡晓蓉

责编:李喜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