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全县工作实际,着眼发展远景,出台《祥云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围绕生猪、蔬菜、乳业及肉牛、水果、中药材、核桃六大重点产业,着力构建云南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区域中心,全力实施“一二三行动”,全面推进“一县一业”,持续在种业、电商“两端”发力,大力推进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发展,进一步补齐加工链、物流链和品牌链、价值链短板,全面提升农业影响力和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把祥云县建设成为滇西绿色农产品聚集中心、绿色农产品产业加工流通中心、绿色农产品重大产业基地及品牌中心、绿色农产品对外辐射中心,努力把祥云县建设成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先行示范区。
加大引导力度,壮大经营主体。在开展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中,着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9个、州级龙头企业25个,培育州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2个、家庭农场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州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个、州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4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6个,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庄园2个、州级现代农业庄园8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个。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县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以生猪作为“一县一业”的发展主线,立足生猪、乳业及肉牛、蔬菜、水果、中药材、核桃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选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挂钩联系乡镇、村委会,为群众提供种植养殖、商贸、管理、灾情预报等技术服务,促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和结构日趋优化。祥云县茶桑工作站参与完成的“云南桑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和大理大维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云南甘蔗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云南省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持续发展。围绕“探索多种模式、打造多个品牌,激活一批企业、联动一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绿色食品牌”制造基地进行打造,现已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8个,其中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8个,建成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4个、州级产业基地9个、县级产业基地15个,泰兴公司蔬菜种植基地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同时,成功认证了“祥云百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了“云山祥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了9个云南名牌产品、6个云南名牌农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龙云大有”牌西红柿、香葱和“七彩泰兴”牌大白菜分别荣获年、年和年云南省“十大名菜”,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荣获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强企业”第五名,“七彩泰兴”牌大白菜获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大名菜”第一名,“龙源农苑”牌芦笋获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大名菜”第五名,累计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5家、州级以上庄园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6个,建设全国“一村一品”蚕桑专业示范村1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7个、州级“一村一品”专业镇1个、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9个、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一村一品”带贫益贫专业村57个,为推动祥云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郑义通讯员陈应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