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皂角之王大理潘正伟大理文艺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54.html

原创作者大理潘正伟

苍洱风光秀奇丽,

十里蓝天不同季。

苍山顶上飞雪时,

洱海阡陌百花开。

城南濛濛烟雨中,

城北烈日正当空。

春去秋来二十年,

我心已是平淡人。

附注:

对大理古城的美好记忆,二十年来不曾改变。

大学毕业那年,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我留在了大理,那时交通不便,从老家祥云县来大理要提前几天预订车票,信息不畅,整个村只有村委会才有一部电话,既便如此,在大学毕业时留填通讯联系方式时,由于不知道村委会的电话号码,便只有填唯一一个自己熟悉的二舅家的电话号码,于是便出现了当年电话找人的难忘的一幕幕。

那一年八月初,我现在所在的单位看到我的大学档案资料,感觉不错,便联系我,电话打到二舅家,表弟接电话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后,马上骑自行车赶了十多公里的路来到我家通知我,我又与他赶到他家,用表弟家的电话与用人单位联系,那个时候,由于很少用过电话,甚至连电话问候语怎么说都不清楚,电话接通后用人单位就说,如果有意,第二天就去单位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我本来是不想留在大理的,我就想回老家,所以即使当时昆明、大理举办的一些人才招聘会我都没有参加,我就一直在家里等工作分配,现在突然得知大理的单位要我,原先的想法一下子改变了,那就去看看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坐上祥云开往下关的班车,到达下关后,由于之前没有到过大理古城,东问西问才打听到去大理古城的乘车路线,于是坐上四路公交车,前往大理古城。

当车辆行驶至一个岔路口时,恍惚之间听得驾驶员说大理到了,于是乎赶紧跟着别人下车,下车后一打听才知道,大理古城是到了,但是只是到了大理古城的南门,而我要去的地方是在古城的北门的西郊,于是又沿着路人指引的方向步行,走到了大理古城南门的复兴路口,那天天上下着濛濛细雨,抬头望见古城南城楼城墙,看见衣着别致的行人往来穿梭,绿苔青瓦老店门,古街古道古建筑,从没到过大理的我,仿佛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后来沿着复兴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打听,到了北门菜市口时又往西走,顺着一条弹石路,穿过一片玉米地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沟通,用人单位聘用了我,自此,大理就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我就成了大理人。

二十余年过去了,尽管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但不管怎样,在前行的道路上,“人说话,说人话;人做事,做人事”,这么多年来,从没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干什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宗旨,努力朝着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全面发展的倡导者、人类和谐文明的促进者的方向迈进!

这一生,遇见大理,青春无悔,一生无悔!

作者简介:

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云南祥云人,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西南文学选刊》特约撰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是诗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大理文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