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浦东帮扶大理乡村培育特色产

在浦东对口帮扶过程中,“对症下药”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项目、使用资金,让大理每一个县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在祥云县,既发展紧跟都市时尚的花卉种植产业,又让传统的土碱制作技艺焕发新生,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沙龙镇位于祥云县西侧,是县内一个交通要道,国道、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黄板公路都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去年底,沙龙镇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而随着浦卉现代农业园区逐渐成形,周边白石岩村的村民收入更是有了保障。

“这里原本以种植玉米为主,经济效益比较低,改种花卉后,一亩田年产值能有5万元。”沙龙镇党委书记李梅说。在该项目中,浦东投入援滇资金万元,建设花卉大棚20亩,以及供水池、配肥池等硬件设施。这些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出租给企业经营,不仅能产生土地流转费,还为村里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

园区内的作物以万寿菊、非洲菊、玫瑰为主,其中,万寿菊的花朵可以用于进一步提炼,非洲菊与玫瑰则供给周边地区。园区正在规划建设包花车间、冷库等设施,并计划发展成为一个地方花卉交易中心。

“希望有一天,我们种的鲜花可以运到浦东,让帮助过我们的浦东人民享受花香。”李梅说,花卉产业切实为村民种出了好“钱景”,为村庄发展插上翅膀。

在刘厂镇,一门沉寂多年的传统工艺如今也在浦东援滇资金的扶持下获得新生,这便是土碱制作技艺。这门技艺发源于清雍正年间,几十年前因为现代化工业的冲击而荒废,获得48万元援滇资金的扶持后,它又重新发展起来,并将作为文创产品,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土碱制作技艺源于当地碱性的地下水,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将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入沙地并晒干,反复三至五次后便能获得含有碱结晶的沙粒,再把这些沙粒放入水中过滤,制成高浓度的碱水,加入白胶泥倒入模具干燥后便能得到一片片手掌心大小的圆形淡黄色土碱块。

“这样一片土碱块批发价1.5元,一亩地年产量超过3万片,主要卖给周边村民烹饪使用,或者卖给奶牛养殖户,用于喂牛来降低奶牛体内的酸性。”该项技艺的州级传承人朱继云说。多年来,朱家坚持传承这项技艺,终于在援滇资金的扶持下见到新的曙光,家庭收入比以往翻了一倍。

刘厂镇王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汝学表示,浦东援助王家庄社区的万元资金中,有48万元用于土碱制作项目,包括恢复土碱田地、购买高质量河沙等。“结合我们的红色旅游项目,我们将开发土碱文创产品,为这项产业赋予更多的附加值。”

文字:赵天予

摄影:刘思弘

编辑:张紫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