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政区地名,先是县名,继为郡名,后为省名。汉武帝元封二年(前)降服滇国,以其地设益州郡,郡治在今滇池东岸晋城镇,辖24县,云南县就是其中之一,治所在今祥云县云南驿东北2公里的果城村,亦名古城村。三国蜀建兴三年()设云南郡,郡治云南县。唐初置姚州云南郡。元至元十三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治所从大理迁至昆明。
云南名称的由来说法甚多。一为云岭之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文字说明?云南省》、《古今地名大词典》、《辞海》都载:以在云岭之南得名。二为云山之南说,《续汉书?郡国志?注》载:县西北数十里有山,众山之中特高大,状如扶风太乙,郁泉高峻,与云气相接,故称云山(指今鸡足山、五顶山或点苍山),县在云山之南而名云南县。三为彩云之南说,《滇略》载:汉武时彩云见白崖(今弥渡红崖),县在其南,故曰云南;《云南通志》载:元狩间,彩云见南中,云南名始此。四为少数民族语的改易地名说。音译说认为古代洱海大理一带原是昆明部落游牧区,为彝族先民,“云”为彝语“水”的音译汉字,云南为彝语衍变而来。意译说认为云南起源于西洱河蛮的光明崇拜,是反映崇拜彩云的地名。
“滇”这一名称早于云南,是云南保留至今的最早地名。战国时期至西汉初,在今云南省内曾经出现过一个“滇国”,《汉书?西南夷?注》载:地有滇池,因为名也。滇池名称的由来,一为倒流说,《后汉书》、《华阳国志》、《水经》、《史记》都载:滇池水广而末狭,有似倒流,故曰滇池。二为高颠说,《说文》颠,顶也,言益州各水四面下注于卑地,此县之地与池独居高顶。三为民族语说,樊绰《蛮书》卷二载:“昆池在拓东城西南……土蛮亦呼名滇池。”在远古时代的滇池周围有个名叫“滇濮”的部落,滇池称“滇濮殊罗”,意即滇族人的深湖大海,后简称滇池。或谓古彝语称山间平地为甸,甸与滇同声,译写通用,滇池在山间平地,因而见称。以上三说都谓滇与滇池有关。近年又有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名Diān派生说,因古滇池周围“叟族”Diān部落而称该地为颠。《华阳国志》、《汉书补注》均载有“颠歌”、“颠县”。音译汉字称该地为滇,该部落称滇国,首领称滇王。
清代及其后,云南雅称三迤。清雍正八年()置迤东道、迤西道,乾隆三十一年()析迤东道南部置迤南道。故常用三迤代称云南。
(来源: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