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回首刚刚过去的年,法治中国建设切中亿万百姓所需所急所盼。在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大军中,地方媒体是不可或缺的“地方部队”。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各高级人民法院,邀请地方媒体代表,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报道感言。
刘娜
云南政协报记者
过去的年对于国家和个体命运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进入了暂时的休整。
这一年对于法院工作来说,也是非常困难、极具挑战性的一年,无法开展线下庭审,但汇集到人民法院的案件数量却丝毫未减。为此,云南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远程庭审、24小时自助法院等科技手段,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工作一天也没有耽误,实现了群众办事不一定要跑法院,动动手指也能在网上办。
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为人民法院的多元解纷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梅葛调解”“金花调解”“阿鹏调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方式,将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与法治理念相结合,运用到审判工作实践中,方便了少数民族群众参与诉讼,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彰显了云南法院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的担当和情怀。
代表作
彩云南奏出司法为民新旋律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云南法院工作记
“以前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听取各种报告上,这次深入到基层了解法院工作,机会非常难得,也让我们改变了对法院工作的一些认识。”“云南虽地处边疆,但没想到法院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忍不住要为云南法院工作、专业务实的基层法官点个赞!”10月19日至23日,受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最高人民法院邀请,来自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24位全国人大代表来滇视察云南法院工作。
从昆明到大理,虽然一路秋雨绵绵,但是人大代表们履职热情高涨。5天的时间里,人大代表们深入云南三级法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旁听庭审等方式,与云南法院工作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人大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不仅对云南智慧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及司法服务经济发展情况等工作进行深入了解,还与基层法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云南法院工作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并提出意见建议。
智慧法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自动生成判决书、庭审发言智能转为文字、大数据形成各种专项报告……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云数据中心、新闻发布中心、执行指挥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已联结成为一个大型信息化工程。人大代表们了解到,云南法院所有法官干警都在一张“网”上执法办案,多项科技应用提升了审判效率,如:刑事简案快审系统,能自动引用、排列、归纳和分析案件数据,一键生成应诉通知书等制式文书,还能自动生成判决书,并智能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
智慧法院作为助力提高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全省各级法院遍地开花。在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的“24小时自助法院”,人大代表们看到,通过点击机器上的“立案登记”选项,逐步跟随机器的操作指示进行扫描、核对信息、智能自动回填信息、提交备案,短时间内成功提交立案登记。不仅如此,当事人还可以于任意时间在自助设备上刷取身份证,快速进入系统实现信息查询、卷宗查阅、材料中转等业务的办理。值得一提的是,材料收转云柜提供“存件”和“取件”两大功能,实现了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材料“不见面”流转,为当事人转交材料提供安全可靠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一站办通、一次办通、一网办通”。据法官介绍,24小时自助法院于今年1月1日开始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运行至今真正做到诉讼零等待,服务不打烊,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4小时自助法院”发挥出巨大作用。
“云南智慧法院建设卓有成效,可以说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智慧法院更是大显神通,让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远程审判、视频调解等工作成为可能。”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黄东兵说,各级法院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工作一天也没有耽误,这其中智慧法院起到很大的作用。群众办事不一定要跑法院,现在动动手指也能在网上办,即便是特殊时期也充分保障了群众的诉讼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别必亮说,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将前沿科技充分运用到为民服务中,智慧化程度高,在全国也很有典型性。无论是自助立案,还是对诉源治理的深入探索,多元诉调的路径拓展,多措并举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前端,在那么大的案件体量下发挥科技法院、智慧法院的引领作用,既减少了司法资源浪费,又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
“迷你法庭”
为楼宇经济提供保障
位于昆明市龙华路号万派中心绿竹大厦5楼的盘龙区人民法院龙泉法庭与其他法庭相比起来显得有些“另类”。龙泉法庭整层楼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虽说面积不算大,但是合理地设置了安检区域、诉讼服务站、数字化法庭、调解室、接待室、视频会议室、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
“法庭虽小,但是功能非常齐全。”当人大代表们来到龙泉法庭时,纷纷对这个“迷你法庭”竖起了大拇指。法官向人大代表们介绍,盘龙区是昆明主城核心区之一,年GDP总量亿元,居全省县区第三位。近年来,在盘龙区委、区政府的精心培育打造下,盘龙区的楼宇经济异军突起,表现亮眼。截至年,盘龙区投入使用的楼宇共84栋,共有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46栋,其中税收亿元楼宇14栋。龙泉法庭作为城区“楼宇”里的法庭,把法庭职能与都市楼宇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都市楼宇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此外,龙泉法庭针对创业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有限的情况,与西林社区紧密合作,在多功能创业中心的运营中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支持,为创业企业在公司设立、经营中的法律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创业企业孵化和发展。创业中心运营以来,一批创业企业已经成长壮大,投入到经济建设大潮中。同时,龙泉法庭还为楼宇企业、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确保案件不出楼宇、不出社区。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龙泉法庭办公地点非常特别,设置在商务办公楼中,为群众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为司法服务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模式。”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党员吴玉莲说,龙泉法庭以敏锐的眼光、精准的定位、全面的司法服务和前瞻的司法理念,充分释放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值得推广。
守护青山绿水
风光旖旎的苍山洱海之间,是彩云之南美丽和谐的民族共融之乡。在大理停留的3天时间里,人大代表们考察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在环海生态廊道旁的“洱海保护生态林”种上树苗,为大理添绿。
“我年来过一次大理,这次再来大理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体环境有了比较好的改善,洱海水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法院系统为云南的绿水青山开展了很多司法实践。”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说。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人大代表们先后参观了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行政争议和环资纠纷审前调解中心、分流调解中心及快审中心,还观摩了一场环境资源案件庭审。人大代表们了解到,在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留下殷殷嘱托后,大理州两级法院以洱海保护治理为己任,开启了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攻坚战。年,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专司审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保山、德宏等五州市辖区范围内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年以来,全州法院共计审理环资类案件件,是云南法院系统审理环资案件数最多、案件类型最全面的法院之一。
同时,大理州两级法院通过大力宣传普及环境资源保护司法知识,积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林和法官林等判罚补种等做法,为“母亲湖”洱海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洱海清,大理兴。”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对洱海要有长远的、严格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希望大理州各级法院继续加大对大理青山绿水的司法保护力度,让苍山不老、洱海长清。
民族特色调解获好评
“一站式”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此次视察中人大代表们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