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绿水青山、留得住悠悠乡愁,既是人们对诗和远方的一种向往,又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期待。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祥云这个村走出了一条传承与保护并举的绿色发展之路。
祥云这个村乡愁越来越浓
金旦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东北角,是一个翠竹成林、杨柳依依、稻田环抱的彝族小山村,在《大理彝族村寨》一书中,被收录为祥云彝村之首。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年10月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志·云南卷》。
这里溪水潺潺、炊烟袅袅、古村悠悠,发源于祥云青海湖的中河从田野、村庄弯弯曲曲地淌过。千百年来,彝族同胞们沿着中河两岸依山而居、繁衍生息。清澈甘甜的中河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年复一年、无私无畏地哺育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更为神奇的是因割舍不下彝族同胞的善良淳朴,亘古奔流的中河淌到这里,却依依不舍地绕了一个“Ω字”一样的回头弯,把金旦村围成了一把漂亮的“筲箕”,活生生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流连陶醉,美不胜收。
祥云这个村乡愁越来越浓
自年来,在省住建厅的挂钩帮扶下,金旦这个彝族古村好似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打牢基础、培植产业,昔日偏远贫穷、悄无声息的彝族小山村短短几年就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穷怕了、富起来的彝族同胞们渐渐意识到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经过多方争取资金项目,金旦大村传统村落保护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祥云这个村乡愁越来越浓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彝族同胞们双手赞成,并达成了古村保护的“四项协定”。首先,古村里的任何一座房屋都不得私自拆除,若要拆除必须经过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同意,从村头到村尾的每一棵古树花木、河边的每一片竹林都要人人监督、用心保护,并将其写进了村规民约;其次,为不让古村成为一座空空荡荡、名不副实的村落,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现有耕地,提倡非必要不在其他地方建盖新房,而是对古村的村间巷道、水电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家家户户接入电信、移动双光纤,努力提升现有古村的居家生活功能;再次,利用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对全村多座青瓦房、泥房的屋顶、墙体、院落等进行复古修复,加固提升但不改变外观内饰,做到修旧复古;最后,在省住建厅、县文旅局、商务局的大力扶持下,依托古村落保护和彝族非遗文化传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扶持鼓励各家各户依托传统村落经营农家乐、特色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增加收入,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611.html